最近在翻閱這本劉克襄廿幾年前寫的書
http://goods.ruten.com.tw/item/show?21440359900423
《橫越福爾摩沙:外國人在台灣的旅行,一八六〇至一八八〇》
是一百多年前幾個西方人在台灣旅遊探險的紀錄文獻,其中有一段提到
「香魚往往在白露前後離開烏來、坪林上游,立冬時游到公館、古亭附近,
在那裡產卵,長成透明的小香魚後,隨溪水出海,一秀過去,再溯淡水河回來。
原來一百多年前的台灣動植物繁茂、河川又長又美!
原來台灣曾經像紐西蘭一樣美啊!(或者甚至更美?)
難怪葡萄人給台灣取名Formosa!
我跟朋友提到這一段,結果朋友說他媽媽小時候住公館,吃香魚吃到生氣!
因為他外公天天釣香魚回來烹食!大概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了。
從Google找到的資料是,台灣原生種香魚(也就是小魚會延淡河流到大海,
再洄游到烏來、坪林那種),在國民黨佔領台灣後不到十年(1953)就滅絕了,
現有的香魚都是從日本引進養殖的不會洄游的品種。
在這本書裡還發現一個好笑的事,就是那幾個西方人看到當時中國士兵都會在
胸前及背後衣服上,畫上一個大大的圓型(上面寫『兵』『勇』那種),覺得非常不解?
他們想不通的是「為什麼中國人要在身上致命的部位,畫一個大大的靶?這樣不是
在跟敵人說『射這裡!射這裡!』嗎?」
我們看電視、電影裡好像很習慣看到這個畫面,也好像從來沒人有疑問?
現在軍服都是盡量畫上跟地貌近似的迷彩,就是要讓敵人分不清人體的位置。
不過我想到的是,官兵可能是為了躍武揚威才畫上那個圓來寫『兵、勇』,
自古以來官兵欺壓百姓是很自然、很正常的,寫上這兩字更能無所懼憚的去欺壓百姓。
http://goods.ruten.com.tw/item/show?21440359900423
《橫越福爾摩沙:外國人在台灣的旅行,一八六〇至一八八〇》
是一百多年前幾個西方人在台灣旅遊探險的紀錄文獻,其中有一段提到
「香魚往往在白露前後離開烏來、坪林上游,立冬時游到公館、古亭附近,
在那裡產卵,長成透明的小香魚後,隨溪水出海,一秀過去,再溯淡水河回來。
原來一百多年前的台灣動植物繁茂、河川又長又美!
原來台灣曾經像紐西蘭一樣美啊!(或者甚至更美?)
難怪葡萄人給台灣取名Formosa!
我跟朋友提到這一段,結果朋友說他媽媽小時候住公館,吃香魚吃到生氣!
因為他外公天天釣香魚回來烹食!大概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了。
從Google找到的資料是,台灣原生種香魚(也就是小魚會延淡河流到大海,
再洄游到烏來、坪林那種),在國民黨佔領台灣後不到十年(1953)就滅絕了,
現有的香魚都是從日本引進養殖的不會洄游的品種。
在這本書裡還發現一個好笑的事,就是那幾個西方人看到當時中國士兵都會在
胸前及背後衣服上,畫上一個大大的圓型(上面寫『兵』『勇』那種),覺得非常不解?
他們想不通的是「為什麼中國人要在身上致命的部位,畫一個大大的靶?這樣不是
在跟敵人說『射這裡!射這裡!』嗎?」
我們看電視、電影裡好像很習慣看到這個畫面,也好像從來沒人有疑問?
現在軍服都是盡量畫上跟地貌近似的迷彩,就是要讓敵人分不清人體的位置。
不過我想到的是,官兵可能是為了躍武揚威才畫上那個圓來寫『兵、勇』,
自古以來官兵欺壓百姓是很自然、很正常的,寫上這兩字更能無所懼憚的去欺壓百姓。